北京建筑律师曹敏//如何理解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

发布时间:2024-08-13

如何理解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

关键词

公序良俗法律行为强制性规定意思自治社会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文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政策精神

31.【违反规章的合同效力】违反规章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合同效力,但该规章的内容涉及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公序良俗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在认定规章是否涉及公序良俗时,要在考察规范对象基础上,兼顾监管强度、交易安全保护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慎重考量, 并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充分说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2019年11月8日,法[2019]254号)。


案件法律咨询

疑难案件在线咨询,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